首页 在线课程 A-AA+ 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朗读 手机

             

概率思考

投资其实是一种思维(高手投资心得)

就像几何学产生于尼罗河的冲洗一样,概率论发现的灵感来自于赌博,反映了赌博所遵循的原则和规律。概率在市场中体现于各个方面和各个过程之中:在选股的过程中,要在上千个品种之中进行优化选择;在操作过程中,仍然有着1/2的方向判断和选择;至于资金管理更是要运用概率来计算如何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达到最大赢利或在赢利一定的情况下实现最小风险。

人的贪婪和赌性让很多人只见输输赢赢,心理上的思维偏差则更加着重于其对赢的感受。市场中的人常常会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这实际上是一个操作结果的问题。任何比赛都会有人拿第一,在这个多变的市场中当然表现为取得更大的赢利。存在着更多不确定性的特征使市场有了与其他比赛不同的唯一性:取得胜利或超越市场的人群的选择范围更大,社会学的应用超过了其他比赛,其复杂度更高。

在市场当中,面对收益率和大数定律之间的选择是艰难的,想要战胜市场获得好的收益率则希望大数定律不要作用于自己的身上。最后博弈胜出的人虽然有着禀赋和资源的优势,但是大数定律下面的幸存者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对概率的正面回馈。对最后的胜者来说,可以去分析其运气的成分。对1000人的样本人群进行实验,500人在第一次预测和操作中正确,第二次的预测和操作结果有250人正确。以此类推,抛开其他因素,总有人在多次实验观察中始终表现良好。这种分析可以使我们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对待市场的浮躁。关于运气的分析甚至可以引申出一种骗术,写信预测,写1000封信,对预测和操作分别按照1/2的概率做出相反的推断。在目标收信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始终能够使这一骗术维持下去并取得“回报”,只需要将样本稍稍扩大或使循环次数增加。当然对概率的分析不仅仅局限于运气的领域,要运用并客观地分析之才是我们思维旅程每到一处的目的。

◎概率与现实

在足球场上,有一个名词叫罚点球。若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足球训练的普通人和世界最著名的球星各罚一次且仅罚一次,最后普通人罚点球成功的概率与球星应是一致的,这应该没什么疑问。但是,若这种罚球连续进行的话,则球星成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普通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即每一次的胜负是随机的,而总体却应该是确定的。这同样可以用投掷硬币来予以说明,每次出现正、背面的概率是随机的,总体来说最后的结果应该是趋近于1/2的。在市场中具体表现为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群总体来说要比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群取得赢利的概率要大,但这并不适用于个人。作为个体,其经过用心分析或接受专业训练后取得赢利的概率要比之前会有所提高。

在以上对概率的分析过程中,如何提高概率这一问题已经逐渐浮出了水面。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点是,在具体的操作和交易过程中,要不断地做出市场走势的判断,而最后做出的判断并不代表是市场走势的最终运行路线,所以我们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只能说这种判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支持这种判断的理由较多;另一种没有做出的判断此刻仍然值得去关注,因为小概率事件并不是不可能事件,支持做出该种判断的理由也许不多,却可能是关键性的理由(小概率事件给出了进行风险管理的极大必要性)。现实中的诸多决策在本质上是不确定的,如抽奖、保险和天气预报等,而倘若以概率的观点来思考现实中的相关问题,对于一件事情的判断则会更多地赋予概率的选择性思考,而不是单一地发生与否。

任何其发生既非肯定又非不可能的事件的概率为0~1.0之间的一个小数。这就是概率论所探讨问题的全部。在现实当中,一个超过0.5的概率事件并不代表着一定发生,概率小于0.5的一个事件却正如概率论的小数法则描述的那样常常发生。面对如此现实和市场活动,经验和充分性的积累是获得对这类事件认识的一个必然渠道。因为概率的前提就是在大量充分的实验或事件的基础上得出一个方向性的随机选择。

概率是一把双刃剑,它常常也会引导专业人士走入一个更加深奥的死胡同。在有限的生命和市场实践当中,理解概率无疑会帮助我们更加充分地理解市场和现实,在起起落落中选择恰当的方向。

◎选择卖出

在市场中常常听到很多人在说,这个品种我买了,那个品种我进货了,而与此同时,却很少听到人说这个品种我卖了,即使听说其频率也远远低于谈到买进的频率。原因不言自明,大部分人并不会把握卖出的选择。这常常让我想到一个类似的比喻,上了车后,因为看到暂时的堵车,就急急忙忙下车选择其他交通工具,没有想到其他交通工具也许也是在堵车,也许在换乘的时候堵车已经不再存在,结果往往是开始坐的车仍然率先到达了终点。

有一句哲言曾谈到,最悲哀的事情不是没有得到,而是有能力得到的、能够把握的却偏偏失去了。我想在投资的过程中,卖出的把握无疑是最接近于悲哀的一件事情了。因为把握了卖出,既能获得尽可能的收益,又能回避尽可能的风险,哪怕在这一点上我们仅仅做到了70%~80%,也是一种无上的高超了。如果没有把握好,往往给前期对于品种的选择、研究、进入等决策过程的思维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当把投资缩减为买入和卖出的最为简单的过程后,天平方向的倒向并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当然前提是我们的思维并不拒绝真实、现在以及未来。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大部分人包括很多专业的投资者和学者在内都忽略了市场中卖出的重要性。

卖出的问题集中反映了人性思维的弱点。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人性的弱点可以用许多方法来掩饰,但是在市场中,人性中太多的东西会在某种力量下不堪一击,逼迫市场中人赤裸裸地面对那构成生命实质的一部分。这一特征集中反映在卖出的抉择问题上。于是,卖出的抉择已经上升到了一种心态力量,是信仰和理念,性格中的镇静、耐心、果断、上进和博大在战胜了斤斤计较、贪婪、暴躁以及傲慢后才能对卖出的抉择有进一步的理解。如果买入是一种进攻的话,那么卖出就要检验进攻的成败以及进攻的力量,也是检验买入的唯一标准。

◎回避损失

那么,卖出的本质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谈起,为什么在卖出的选择上往往显得那么随心所欲,为什么在卖出的把握上没有多少人给出一个模糊的标准?于是,我们来到了卖出的本身,以近距离地观察它的本质。当我们选择买入的时候,常常有很多价值标准来衡量一个品种,也会做更多基本情况的了解,同时对于众多品种还会做一番比较,观察一段时间后,然后择机介入。其后我们就会发现此时对买入的考虑并不多余。买入决定和卖出决定的决策机制并不一样,当卖出的时候投资者仅仅会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当买入的时候,选择范围会在无形中扩大,很多与注意力相关的因素都会被考虑。在卖出的选择中,需要考虑的是资金流和心理价位的变化,也会考虑当初买入成立的基础是否还存在,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卖出和什么时候卖出。对于卖出来说,可以选择的仅仅是有限的品种,有限品种的负面消息会在心理上无限地放大,其他品种的相对超额收益会在心理上引起莫大的关注。在买入的选择上,常常是因为自我或市场的关注和注意力引起的,买入后,这种关注和注意力就失去了,于是失去了判断的依靠。
其实,买入是肯定自我的过程,卖出则是否定自我的过程。在市场上,投资者往往对亏损的品种存在较强的惜售心理,即继续持有亏损品种,不愿意实现损失;投资者在赢利面前趋向回避风险,愿意较早卖出品种以锁定利润,即出现处置效应的现象。

从直观上看,只要品种仍在投资组合中,投资者就可以告诉自己损失并未发生,但是,如果股票实际上已经卖出,他只能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可以说,这种卖出效应归结于投资者的心理,投资者为了避免实现损失带来的后悔而拒绝卖出,以免证明投资者以前的判断是错误的。同时,投资者急于实现赢利则是在自大心理作用下为了证明自我而做出的决策。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投资者在市场中更多谈的是买入,而不是卖出的原因了。这个原因给我们的启发是:对于卖出,我们思维的历程必然要经历曲折,战胜自我,选择面对错误才是思维的正途;当选择了以后,自我的思维才能积极地考虑如何解决以及如何回避。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威望]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上一页
返回顶部